
關注官方微信
天天315維權
二七區馬寨鎮申河村被改造之后頗具江南風情的民居
“城鄉結合部”連接著繁華城區與邊緣的鄉愁。近日,記者通過走訪二七區馬寨鎮、櫻桃溝等鄭州城鄉結合地區發現,一個城市功能配套齊全的美麗畫卷已悄悄展開。
□東方今報·猛犸新聞
記者 肖萌/文圖
便利生活與鄉土人情的融合 展開一幅幅美麗城鄉畫卷
二七區馬寨鎮申河村在鄭州四環之外,近日記者來到這里,目光所及,整齊的道路、清理干凈的河道、被改造之后頗具江南風情的民居,搭配周圍起伏的丘壑、成片的密林,儼然一處距離城市最近的“世外桃源”。
“原來周邊雜物隨意丟、污水橫流、夏天蒼蠅亂飛、房前屋后農具到處亂扔,廢磚爛瓦到處都是,而通過這次城鄉結合部改造以后,感覺自己的家不一樣了,現在看見村子里打掃得這么干凈,我們都不忍心隨地扔垃圾了。”家住申河社區的村民張新學說,最近家門口的變化越來越大了,而從申河村出家門驅車前往鄭州市區,不過十幾分鐘,條條村道通往城市四通八達的高架。
既享有著城區般的基礎設施和生活便利,又保持著濃厚鄉土人情和自然風光,讓發展與“鄉愁”之間融合得相得益彰,讓城市邊緣農村人居住得方便,又讓城里人隨時能來感受與眾不同的生活,這恐怕才是“城鄉結合部”發展的“終極”模樣。
在二七區櫻桃溝李河社區,道路通了、環境美了、路燈亮了,曾經斑駁的墻壁也繪上了絢麗的彩繪圖案,曾經“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村容村貌無人抓、外來人口亂嘩嘩、周圍環境臟亂差”的形象再也不見了,如今則是一幅幅美麗鄉村幸福畫卷徐徐展開。
根據《鄭州市城鄉結合部綜合改造工程實施方案》,鄭州的城鄉結合部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日常管理、改善人居環境、優化產業結構。對于這些,如今以馬寨鎮和櫻桃溝為代表的二七區境內城鄉結合部正在朝著更宜居、更舒適、更便利、更美觀的方向邁進。
“夾縫”中的閃光:城鄉結合部變城市金腰帶
馬寨申河社區、櫻桃溝上李河社區僅僅是二七區城鄉結合部改造工程的一個縮影,在二七區涉及城鄉結合部的四個鎮辦、41個行政村的角角落落,改造工程開展得如火如荼。
自鄭州市改進城市管理與改善人居環境工作開展以來,二七區治標整治與治本謀劃同步推進,按照“一天一個樣,每天不一樣”的工作要求,以有統有分、有點有面、有退有進的“六有”,讓城鄉結合部提“氣質”。
“我們實行指揮長負責制,成立了二七區城鄉結合部綜合改造工程指揮部,由二七區委副書記、區常務副區長擔任指揮長,分管副區長為常務副指揮長,抽調相關區直部門和鄉鎮辦、管委會的10余名精銳同志組成工作專班,確保集中精力、專業人做專業事。”二七區城鄉結合部綜合改造工程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馬新介紹。
二七區還為每個鄉鎮辦(管委會)撥付300萬專項資金,針對問題發現多、解決速度快、交辦任務完成較好的村(社區)分層級酌情予以獎補,解決“上熱中溫下涼”的問題。
據悉,二七區已取締關停“散亂污”企業30余家,清理生活垃圾3000余車次共計900多噸,修補道路近萬平方米,整治機動車、電動車、共享單車等亂停亂放近萬余輛,修補圍擋2000余米,美化、綠化裸露黃土4萬平方米,累計清理殘垣斷壁240余處,拆除私搭亂建28000余平方米,旱廁60余個,彩板房1200余個,違法建設820處……
“城鄉結合部”因特殊的地理、人文,充分展現了“鄉土中國”的“本色”,曾經處于“夾縫”、“邊緣”,而現在通過一系列改造,相信它一定會變為鄭州的美麗腰帶,成為人們向往的干凈、整潔、舒適、愉悅、休閑區。